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月光寺佛學講座 妙護法師闡述心意識現象探索
2023-11-26
「安住心,放下執念,無須罣礙」,佛光山月光寺11月25日在花蓮市民孝里活動中心及新城鄉芥菜種會進行佛學講座,邀請《人間福報》編輯妙護法師講述「心意識現象探索」,分別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花蓮第一分會、新城分會辦理,帶領共近80民眾從佛學觀點探討內心深層意識,進而充實內在,以徹悟的心面對無常生命。
妙護法師首先從佛教起源說明安住心的重要性,讓心不受外界變動影響,總歸心意識現象分為生命本體、存在時空、心識現象及終極目標四個面向,不論遇到境界好與壞,都取決於內心,因此,了解內心思惟即是心意識的佛教心理學。
「唯識宗」由唐朝玄裝大師開創,至今仍是值得探索的生命課題。唯識思想認為一切心識活動,都是唯識產生各種千差萬別的現象,佛教所說的識,除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識之外,還有第七識末那識、第八識阿賴耶識等非常微細的心識活動。
探索心意識可以從聞思修開始,首先是轉換煩惱為菩提,身口意皆有慈悲智慧,內心平靜安穩沒有太多起伏;接著身心動靜皆自在,現代人多是身忙心也茫,要時刻保持從容自在;提升生命能量也是重要方法,能量愈強就能感召善事成就大事,可以從佛法義理中提振能量;最後是人間菩薩行者,要保有利益大眾利益眾生的心思意念。
妙護法師進一步說明心在何處,「心」分為有形的心臟器官以及無形的思想,而眾生諸多煩惱,皆起於一念心。慧可大師請達摩祖師幫他安心,達摩祖師要他把心拿出來,慧可大師覓心不得,這時達摩祖師一句,「心安好了!」令慧可大師豁然大悟安住內心。
世間一切唯心造,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,妙護法師從一水世界中闡述果報不同所見也不同,一樣是水,因為眾生業力不同對事物觀感也不同,轉換生命能量修得果報相對重要。
最後妙護法師強調,最重要是培善心靈正能量,不為煩惱所困。以蛇繩麻作為比喻,在黑夜中看見繩子以為是蛇,而心生恐怖,則是「遍計所執」,後來知道不是蛇,僅是像蛇的繩子,就是「依他起性」,進一步了解繩子也是不具實體,本質是麻,就是「圓成實性」。生活中需多煩惱依他起的因緣,因此世間一切緣起無須罣礙。
妙護法師首先從佛教起源說明安住心的重要性,讓心不受外界變動影響,總歸心意識現象分為生命本體、存在時空、心識現象及終極目標四個面向,不論遇到境界好與壞,都取決於內心,因此,了解內心思惟即是心意識的佛教心理學。
「唯識宗」由唐朝玄裝大師開創,至今仍是值得探索的生命課題。唯識思想認為一切心識活動,都是唯識產生各種千差萬別的現象,佛教所說的識,除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識之外,還有第七識末那識、第八識阿賴耶識等非常微細的心識活動。
探索心意識可以從聞思修開始,首先是轉換煩惱為菩提,身口意皆有慈悲智慧,內心平靜安穩沒有太多起伏;接著身心動靜皆自在,現代人多是身忙心也茫,要時刻保持從容自在;提升生命能量也是重要方法,能量愈強就能感召善事成就大事,可以從佛法義理中提振能量;最後是人間菩薩行者,要保有利益大眾利益眾生的心思意念。
妙護法師進一步說明心在何處,「心」分為有形的心臟器官以及無形的思想,而眾生諸多煩惱,皆起於一念心。慧可大師請達摩祖師幫他安心,達摩祖師要他把心拿出來,慧可大師覓心不得,這時達摩祖師一句,「心安好了!」令慧可大師豁然大悟安住內心。
世間一切唯心造,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結果也不同,妙護法師從一水世界中闡述果報不同所見也不同,一樣是水,因為眾生業力不同對事物觀感也不同,轉換生命能量修得果報相對重要。
最後妙護法師強調,最重要是培善心靈正能量,不為煩惱所困。以蛇繩麻作為比喻,在黑夜中看見繩子以為是蛇,而心生恐怖,則是「遍計所執」,後來知道不是蛇,僅是像蛇的繩子,就是「依他起性」,進一步了解繩子也是不具實體,本質是麻,就是「圓成實性」。生活中需多煩惱依他起的因緣,因此世間一切緣起無須罣礙。
最新消息
2025年中馬區佛學會考 覺誠法師勉勵考生解行並重
2025-09-29新馬寺750人佛學會考 落實人間生活佛教
2025-09-292025佛學會考 深入佛學展現信仰與傳承
2025-09-29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訪慈恩寺 光明大學藝術學院交流
2025-09-29多倫多佛光山佛化婚禮 佛青感恩常住
2025-09-29北雪梨佛光緣考生祈福 有願必成光明在望
2025-09-29光明和平節於南華寺登場 照亮心燈傳遞智慧與慈悲
2025-09-29兒童青少年多元課程 西方寺打造佛學共同家園
2025-09-29大慈佛社詩歌講座 思想起島嶼在地風情
2025-09-29茶禪圓韻慶中秋 北雪梨佛光緣「四給」人月共團圓
2025-09-29
相
關
消
息